318國道上,車燈照亮了旅途;戈壁灘上,“三步一神女,五步一飛天”;城市中央,演唱會點亮了夜間經濟。淄博燒烤、榕江村超、哈爾冰冰雪、天水麻辣燙、開封“王婆”……旅遊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火”。火在男女老少齊上陣,火在民族文化綻華彩,火在真誠熱情待遠客,火在千行百業煥新機。各個地方政府,都在用旅遊塑造人民的美好生活,用旅遊拉通政通人和。
1.旅遊管理專業前景如何?
我國已形成全球最大國内旅遊市場,國際旅遊最大客源國和主要目的地。湖南正對标世界旅遊目的地,挖掘和展示湖湘獨特文旅之美。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5月17日指出旅遊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産業、幸福産業,并對旅遊工作做出加快建設旅遊強國的新指示,标志着中國旅遊教育迎來新的春天,預示着未來旅遊業需要更多高素質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支撐。
2.旅遊管理專業培養什麼人?
旅遊管理專業不是培養單一技能型人才,而是培養具備國際視野、數字思維、管理能力、服務意識、創新精神的複合型專業人才。就業方向除了導遊,還可以在國内外各類旅遊機構和相關企事業單位(比如文旅行政管理部分、旅遊規劃策劃機構、高校及旅遊研究院所、旅遊電商企業、互聯網企業、咨詢公司、航空公司、旅遊景區、酒店等)從事經營、管理、策劃、服務、培訓等工作。近年,我系學生考取了如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雲南大學、海南大學、英國利茲大學、埃克塞特大學等國内外名校。
3.旅遊管理專業學什麼課程?
課程赓續百年校史、強化數智融合、注重學科交叉、突出創新創業、打通産教融合。理論課程:課程設置充分融通經、法、管學科,順應新文科新商科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旅遊學概論》《旅遊接待業》《旅遊目的地管理》《旅遊消費者行為》《旅遊大數據》《智慧旅遊》《旅遊文化學(雙語)》《旅遊景區規劃與開發》《研究方法與學術論文寫作》《服務運營與管理》等。實踐課程:學校與多家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建實習實踐基地,結合《旅遊企業運營與管理》《旅遊景區景點開發》《紅色旅遊産品設計》《旅遊市場數據調研》等課程打造行走中的課堂,組織學生到旅遊景區、博物館、傳統村落、酒店等實地考查、調研,同時為學生提供畢業實習、專業實訓、校外實踐等多樣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色素質課程:結合《湖湘文化》《紅色文化旅遊開發》《博物館概論》等結合地方特色的理論和實踐課程。創新創業課程:依托創新創業課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指導學生參與豐富多樣的競賽項目,培育項目生根發芽。



4.旅遊管理專業特色是什麼?
“文旅+”的跨界融合特色:在旅遊産業日新月異、旅遊業态融合創新的背景下,專業依托湖南省傳承紅色基因研究基地、湖南省紅色文化傳播與研究基地、湖南省鄉村振興與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研究基地,緻力打造“文旅+數字”“文旅+鄉村”“文旅+紅色”等跨領域融合的特色,旨在培養與國家戰略方向和社會人才需求高度契合的複合型人才。

“行走式”的創新教學模式:教師團隊創新教學方式,注重知行合一,帶領學生走近企業,走進項目,教學中融入項目式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案例教學等方法,形成貫穿産教研用全過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成果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教學競賽獲獎在學習強國、人民網等權威媒體進行展播。
“有溫度”的人才培養方式:近五年來,學生獲“挑戰杯”“互聯網+”競賽省級及以上獎勵9項,其中國家級2項;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10項,其中國家級4項;旅遊類學科競賽省級以上獎項碩果累累。專業培養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感動湖南”十佳人物、“長沙文化旅遊形象大使”鄭能量、龍強軍等一批有溫度、有擔當的優秀畢業生。




5.旅遊管理專業師資力量如何?
旅遊管理專業現有專職教師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講師8人,外籍教師1人。已獲博士學位10人,博士在讀2人,博士占比67%。教師團隊近五年立項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7項。其中CSSCI來源期刊11篇,SCI來源期刊3篇,北大核心1篇,智庫文章4篇。教學方面,立項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5項,課程思政專項1項。2022年獲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競賽文科類一等獎,2023年獲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

6.什麼樣的人适合學習旅遊管理?
期待每一個熱愛生活、懷揣夢想、勇于創新、探索未知的學子,通過系統學習和實踐鍛煉,努力成長為具備國際視野、數字思維、管理能力、服務意識、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旅遊管理人才,為實現人民的美好生活、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實現文旅強國願景貢獻青春力量。